简讯专栏

全国一等奖+2!自动化学院在第十七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实现新突破!

发布人:杜胜发表时间:2022-10-08点击:

  (通讯员 吕沅玉 王艺霖 )9月25日,第十七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圆满收官。自动化学院入围全国总决赛的5支参赛队伍经过奋勇拼搏,共斩获全国一等奖2项(系参赛以来首次荣获全国一等奖),全国三等奖3项。同时,参加企业命题的团队获得企业奖项二等奖1项。王广君教授、陈鑫教授荣获全国总决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得全国优秀组织奖。实现我校历史新突破!

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是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电子学会联合主办的研究生学科竞赛。本次比赛共有来自全国三百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5824支队伍参赛,近20000名研究生参加,579支队伍经过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东、上海、华南、西南8个分赛区的角逐脱颖而出,参加全国总决赛。

本届大赛,获得全国一等奖的“王乐斋”团队由张阳政、郭志超、赵艺组成,在王广君教授的指导下完成“基于FPGA的脉冲式探地雷达”项目。该项目组设计的专用雪深探测器由脉冲信号发生器、射频功率放大、ARM主控、高速数据采集和收发天线组成,能实现高精度、实时性的积雪深度探测,并具有无线数据读取和定位功能,以保证冬季野外恶劣环境中物资运输安全。

  由陈鑫教授指导的“海百合智能音乐机器人”团队同时荣获全国一等奖,该团队由余青阳、闻博昱、林玮伦等三名研究生组成。该项目面向中国传统民族乐器——扬琴,开发了一套具备实现光学乐谱识别,在线类人演奏决策和拟人运动规划的扬琴智能音乐机器人演奏系统,填补了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机器人研究领域的空白,对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促进基于多源感知的服务机器人智能化发展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由王科作为负责人的“磁鹰猎手”团队,在葛健教授、董浩斌教授指导下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型固定翼无人机磁探测系统,为国内无人机资源勘探、军事反潜、地质调查等任务提供技术与装备支持;由夏远庚带领的“南望扬帆”队,在方支剑教授指导下研制出一种新型的水下高可靠高压大功率恒流转恒压型变换电源装置,填补了高压小电流恒流源型变换器的拓扑与控制研究空白,有效解决深远海能源供给难题,为未来海洋探索与工程发展奠定扎实技术基础;陈珺副教授指导的“镜收眼底”队,李梓贤与另两名研究生一起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优接缝与半投影保形的多视频拼接算法,解决拼接视频的伪影、视角失真等问题,三支团队在决赛中表现突出,均荣获全国三等奖。

  李长河教授指导的“智能优化队”,由梁召淮和遆雅琪组成,针对ARM 企业提出的“基于特定开发平台的理性智能体设计”命题,提出了自适应约束超多目标优化算法,基于深度学习理论解决了食物出入库以及用户识别的困境,将膳食推荐算法应用于智慧冰箱等具体生活场景,实现了与其他智能家居的联动,增强了用户交互体验。经过激烈角逐,荣获企业命题的二等奖。


  自第十七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于今年3月份启动以来,在学校研究生院(党委研工部)的大力支持下,自动化学院依托“走进自动化”“研究生学术年会”等品牌系列活动,启动校级研电赛组织工作,力求提升参赛作品水平,实现对项目团队全过程,全领域的指导与服务。在10余次的项目辅导和现场路演的耕耘中,推动43支团队携作品分别参加6月上旬、下旬举行的两场校赛答辩评审会,为各参赛队进一步完善作品提供了宝贵意见,并于今年8月率先荣获华中赛区一等奖6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4项,企业命题二等奖1项,刷新了学院研究生参赛以来的历史最好成绩。在全国总决赛的赛前冲刺阶段,学院专门组织指导老师从项目完善、讲解文稿、制作装备、现场路演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分层次的指导,帮助团队进一步凝练作品的核心创意,最终实现了获奖层次和获奖数量上的全新突破!

  创新驱动发展,时代呼唤创新创业人才。一直以来,自动化学院聚焦学校“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围绕“新工科”建设,高度重视研究生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专业发展、导师团队和科研平台,以学科竞赛作为重要抓手,通过科技竞赛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支持研究生结合社会需求,站到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和高质量成长。未来,自动化学院将继续秉承“实践、创新、国际化”的研究生人才培养理念,探索“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的育人模式,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附:第十七届研电赛全国总决赛获奖名单

https://cpipc.acge.org.cn//cw/detail/6/2c90801583651d41018378b8b45e0479